回到AI創業的當下,有些節點性的重大事件教育了眾人,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業機遇,也確實會提高創業成功的可能性。
采訪丨張麗娟
來源丨投中網
當下,新一輪AI正在以科技革命的勢能呼嘯而來,凡事皆為序章,而ChatGPT也只是一個新的更宏大敘事的剛剛開篇。
對于愛筆智能創始人兼CEO林元慶這樣一位早在2017年就見證阿爾法狗帶來的AI浪潮親歷者而言(2017年創立愛筆智能),接下來的30年、40年乃至于更長的時間,AI如何進入真實的物理世界,物理世界數據化后怎么形成完整認知,并因此帶來各種前景廣闊的應用,這寬廣的產業畫卷,也并不會因為瞬間擠不進去就永遠擠不進去了。
也因此,基于技術創業底色的AI創業,這樣一件難而正確的事,當下國內眾多創業者在國內也有實力做到國內領先的時候,還是要順應趨勢,當仁不讓。
畢竟,市場上永遠是不缺錢的,只是資本都在判斷到底有沒有特別好、能做強做大,還能做的長遠的事情。回到AI創業的當下,有些節點性的重大事件教育了眾人,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業機遇,也確實會提高創業成功的可能性。
創業者只需要做的是,厘清技術創業的本質,盡量做到先以行業驅動,要在行業扎進去,理解行業場景,也理解什么樣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頂層設計才能真正幫到行業,才能研發出更加適應各個行業并具有極高壁壘的通用技術,聚集資源,提高本身的創業成功率。
市場永遠不缺錢,當下只是AI的序章
投中網:你怎么看待當下新一波由GPT帶來的AGI浪潮?以及新一輪的AI軍備競賽?是否真的會催生出萬億級別的市場,跟不上的企業將徹底失去未來的競爭力?
林元慶:今年自ChatGPT橫空出世后,大家都被它所施展出來的才能所驚艷了,這是之前很多專業人士都沒預料到的,特別是大眾都可以直觀地體驗到,AGI在海量數據下不斷自我學習、訓練大模型,所呈現出來讓人驚艷的語言交互結果。
這再一次證明了AI大方向的正確性,我之前2015年剛回國時,彼時百度剛開始講All in AI,還有很多質疑的聲音,當下,七八年之后有很多實踐,乃至于此次的ChatGPT,都更讓人確信,AI就是下一幕。
因此,往前看,當下凡事皆為序章,語言、視覺,特別是物理世界的交互,ChatGPT都讓我們感受到,此次也只是一個新的更宏大敘事的開始。
投中網:當下,在熱鬧的AI新一波創業潮中,有人喊著時間窗口很重要,要搶占先機,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甚至大膽預測了新版“摩爾定律”,你怎么看待各方的動作?為什么?
林元慶:以搜索引擎為例,AGI可以讓搜索引擎直接給出搜索的完整解決方案,作為本身就已經確定的萬億級賽道,這本身就蘊含了巨大的機會,更不用提一旦AI進入物理世界這樣更加終極形態的事情。
當然,如果你現在要做類GPT的創業,時間已經很緊迫了,因為ChatGPT已經指明了方向,用怎樣的數據,加上怎樣的模型,可以達成什么效果,所以就會演變成賽馬機制,很多資源涌入的前提下,晚半年可能就沒有機會了。
不過對于整個AGI大賽來說,ChatGPT只是拉開了序幕,且做得更多是信息收集與整理,之后AI如何進入真實的物理世界,物理世界數據化后怎么形成完整認知,各種應用前景非常廣闊,且長坡厚雪的賽道也不會因為瞬間擠不進去就永遠擠不進去了。
投中網:所以你怎么看待當下眾多AI大牛紛紛出來創立AI公司的現狀?當下各家融資的情況是否還能做到諸如當初愛筆智能“不可復制的幸運”?為什么?
林元慶:當下的情況只能說是非常正常且市場化的,我自己大概在2017年左右出來創業,彼時,因為阿爾法狗大戰李世石,所有人都把對AI的期望值拉滿,且確實認知了AI強大的能力,也因此當時也有過一波AI創業的浪潮。
當下的這波浪潮,甚至要高于五年前,歸根結底,現在的共識是,AI具有強大能力的同時還具有很強的商業化價值,這比之前更前進了一步,因此業界眾人有所反應,也實屬正常。
至于愛筆智能,幸運不僅在于融資,還在于成長過程中收獲了一批行業客戶,特別是戰略型客戶的支持,更重要的是回頭看確實選對了行業,確實非常幸運。
市場上永遠是不缺錢的,只是資本都在判斷到底有沒有特別好、能做強做大,還能做的長遠的事情。回到AI創業的當下,有些節點性的重大事件教育了眾人,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創業機遇,也確實會提高創業成功的可能性。
行業驅動可以快速啟動飛輪效應
投中網:近幾年人工智能項目的估值越來越貴,投資的門檻越來越高,且單筆巨額的融資事件頻現,好像現在的AI創業徹底成了頭部巨頭之間的競爭?你怎么看待這樣的現象?
林元慶:其實創立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,本身很難。這其中的邏輯也很簡單,研發技術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面,不僅沒有關鍵技術,更有可能沒有產品對外,就會面臨很長一段時間營收的空窗期,但此時不僅不能不投入,且還要重投入,所以這種情況下,就需要創業者能夠聚集資源,否則成功的概率就會極低。
當下的AI創業正是如此,研發產品成本很高,人才成本也很高,前期投入很多,創業的第一年、第二年,甚至第三年可能就是沒產品,但就是需要一直做相關投入,且不僅需要算力,還需要數據,這些都是需要資源投入,從這個層面看,AI創業的本質就是技術創業。
現在做GPT相關的挑戰則是來自于競爭激烈,各家都在比速度,但相反,相關技術和產品并不可能一蹴而就,而且做出來之后還要看是否真正切中市場痛點,這是技術創業非常難,但卻也很酷的地方。
以愛筆智能來看,我們也是真正做了三年,才有第一版可以稱之為產品的產品出來的。
投中網:那是否先下場者會有先發者優勢,還是后來者會居上?
林元慶:大家都看到了樹上的果實,如果你先到了,樹上果實摘得很少,沒法把先發優勢落到實地,后來者可能就更占優勢,所以核心并不在于先后,先來當然先到,但關鍵在于是否能把時間優勢抓住,快速占領市場,并通過市場反饋成功啟動飛輪效應,相反,如果沒法形成正反饋,可能后來者吸取你的經驗教訓跑得更快,那就會有相反的效果。
投中網:你之前也提及,人工智能創業路徑有二,其一是“從技術出發”,其二是“從行業出發”,這兩條路,截然不同,這其中,愛筆智能選擇了第二條路,是否可以展開闡述下為何選擇從行業出發?這背后的思考是什么?
林元慶:回到2017年,我們創業之初是希望AI可以賦能垂直行業,這樣確實有兩種做法,一種是技術驅動,一種是行業驅動,后者的做法是深入行業,在行業里面因地制宜地迭代技術和產品,并跟行業結合,真正做到降本增效。
毫不客氣地說,愛筆智能已經成長為行業的必選項,而不是可選項,就是因為我們先做了行業驅動。比如,具體到機場,包括停車場、綜合交通、航站樓、停機坪,愛筆智能都有一整套解決方案,且還在今年年初獲得了民航科學技術獎的一等獎,就是因為我們跑在了行業前列。
當然,當下ChatGPT以及大模型確實給了我很多啟發,接下來五年,愛筆智能也會在行業布局的基礎上,再回頭做好自己的技術驅動,研發出很強的通用技術,再反哺到行業場景之中。
很多時候,很多事情都是螺旋式上升,不斷迭代的,我們采用先做行業驅動,做到擁有行業里落地能力非常強的產品,同時又可以用技術驅動來搭建起自身很高的壁壘,從而更加有競爭力。
投中網:也有人提及,美國公司是典型的美式英雄主義,一出場就是王炸完全的顛覆式創新,中國公司是典型的中式實用主義,沒有英雄,沒有浪漫,很務實的市場需求理解,中美不同氣質會引導人工智能產業之后會有哪些不同的發展方向?
林元慶:從行業出發,不代表是做什么賺錢就馬上做,朝令夕改,兩者并不能畫等號。
我們以行業出發,但也確實是整整用了三年才有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品,我們前兩年也是在厚積薄發,先做好自身的基本功,畢竟,技術創業還是要建立起很高的技術壁壘,不然就會像流沙一樣站不住,要么就是會很賺錢,更多的人迅速涌進來,要么就是不賺錢,把自己都燒沒了。
創業之時,很多創業者都會說要做難而正確的事,技術創業更是如此,技術創業周期很長,真正成功的企業一定是有自己殺手锏的,以愛筆智能為例,我們雖然不是OpenAI這樣大眾都能看到的王炸,但我們在行業里面確實是行業王炸,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我們把底層邏輯已經理解透徹了。
比如,無論是購物中心也好,還是機場也好,我們把底層產品化做好,解決方案里面的核心技術做好,反而可以很快拓展到不同的方向,在不同的應用場景里面搭成很多應用。
做好行業頂層設計才能真正產業落地
投中網:5G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不斷涌現的當下,如何真正才能抓住產業方想要數字化轉型的真正需求?尤其是,在企業數字化轉型正在進入“深水區”之時,如何才能真正以行業核心價值為原點,研發出提升核心業務的整體解決方案?
林元慶:智慧商業或者智慧機場,也并不是愛筆智能第一個提出來的,且先行者應該也已經提了不下十年,但實際上真正能把事情落地且做的特別好的幾乎沒有。
尤其是最近大熱的數字經濟,行業確實需要有抱負的公司出來真正把事做好,不然單單數字化產生的數據來說,很多人都沒意識到自身數據誤差很大,在這樣的基礎上想要數字化成功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大數據分析里面有一個很經典的詞叫garbage in、garbage out,這里面如果沒有那種決心幫助行業把事情做好的公司,真正落實這些事情,取得進展就會很難。
所以我的想法是,很多行業機會是一直在的,只是要真正扎下去,把事情真正實現好,這反而是一個非常難的過程。
投中網:高科技產品在早期市場和主流市場之間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,能否順利跨越鴻溝并進入主流市場,是企業增長的關鍵。眾多AI公司如何才能將多種場景下不同的需求真正轉化成標準化產品,并快速實現規模化落地?
林元慶:關鍵在于要在行業扎進去,理解行業場景,也理解什么樣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頂層設計才能真正幫到行業,反而不是用戶一提需求就直接立項,單單線性地執行項目制的落地,這反而會非常碎片化,后續更會寸步難行,且容易深陷局中而不自知。
我們的做法就是先非常仔細地梳理清楚行業的頂層設計和架構,過程中也遇到過很多困難,比如技術研發延遲,或者突然發現成本高居不下,這些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挫折感,有創業者甚至都會直接放棄,所以也只有在把終極態思考透徹的情況下,才能真正堅持下去。
有很多創業公司都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技術平臺,這就意味著你要研發出很多場景都可以通用的技術,這樣就可以有一個平臺可以更好地生產模型,我們還是更想在有底層復用的基礎之上,做好各個行業落地解決方案。
投中網:如果站在To B的角度,GPT之后的AI 2.0時代,又會對企業數智化轉型帶來哪些新的影響?
林元慶:ChatGPT給我帶來了兩點觸動,第一,大模型通過海量的自學習,使得自己能給自己標注很多的數據,積累起非常海量的訓練數據,之后再去訓練大模型,這是之后發展的大趨勢;
大模型的能力非常強,等到物理世界里面物體的互動等每一幀的動作,都需要大模型去model,比如現在的transformer的framework,這些是非常好的framework來做這件事情,這是ChatGPT給我非常強的inspiration,這是個大方向。
第二則是,AI需要漸漸地能幫人類提供整體解決方案,比如找信息就可以把我想找的信息,自動幫我總結好呈現給我,這是非常強的整體解決方案,此后線上越來越智能,線上線下應該一體化,企業也應該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。
因此,一個從技術層面,要利用大模型的技術很好地model這個世界,ChatGPT作為語言模型已經展示了自身能力;另外一個,數據越多,AI能力越強,線上線下打通的整體方案,在飛輪效應下就變成了重要趨勢。
投中網:之前周鴻祎公開也表示,盡管 GPT 還有很多缺點,但是我們國家一定不容錯過,因為這不僅是一個產業的競爭,還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力,所以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,您是如何看待的?
林元慶:過去二十多年,互聯網大趨勢已經是眾所周知,畢竟互聯網對于整個社會效率的提升確實有目共睹,互聯網創業本身也是技術創業,但可以因為難而不做么?答案顯而易見。
AI對于技術要求更高,創業可能也更難,但AI浪潮才是剛剛開始,可能會持續30年、40年甚至更長時間,這樣難而正確的事就應該堅持。當下國內是有能力的,如果沒有能力另當別論,但在有能力的時候,還是要順應趨勢,當仁不讓。
投中網:最后,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,OpenAI剛發的論文預言80%美國人的工作都會受到AI的影響。高盛也預測,生成式AI會使全球3億個工作崗位實現自動化,并且美國7%的工作崗位將被AI取代,你又怎么看待這樣的觀點?為什么?
林元慶: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,隨著某些技術的爆發性發展,確實可能有很多工作崗位在不斷變化,但人也是會適應時代的。有些工作確實會被替代掉,但人總是能找到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去做。
此前幾次的工業革命也帶來了工作崗位不同的替代,但確實技術讓社會往前發展,且變得更加高效。
總體而言,技術還是在服務人類,技術固然越來越智能,確實也會把我們服務得更好,大家的生活水平還是變得越來越好了,只要把AI當做人的輔助工具,生活就會越來越高效。